评论丨大学教授被投诉课程难遭解雇,什么是好的教育?(大学教授被杀事件)

真正的教育中,严格要求是对学生最高的尊重,是真正为学生负责任

最近,两名美国化学家获得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消息广受关注,而一位纽约大学化学教授被解雇的消息也在社交媒体上不胫而走,84岁的知名有机化学教授小梅特兰·琼斯被解雇的理由竟是因为学生投诉他的课程难度过高。据报道,他教授的350名学生中有82人联名签署了一份针对他的请愿书,抗议琼斯的课程太难。这些学生将他们的考试成绩差归咎于琼斯。他们在请愿书中写道:“我们敦促你们认识到,一个退课率如此之高、成绩如此之低的课程,没有把学生的学习和幸福放在首位,也给化学系和整个学院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有网友评论:“如果这种理由能够成为解聘教授的理由,长此以往,美国诺奖级化学水平恐怕也要后继乏人了。”我们当然不必替美国的化学水平操心,但是,此事反映出大学的师生关系,有超越国别的普遍性意义,值得讨论。

一般来说,长期以来,传统教育模式中,学校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处于相对弱势的一方,这对学生是不公平的。因此,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强调要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营造更加包容、民主的学习环境。具体到各类学校来说,在日常教学中倾听学生的呼声,重视学生的诉求,这方面工作应该加强。但是这些年来,在一些地方、一些高校的师生关系中,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苗头。比如很多学校开展自主选课并建立学生评教体系,与之相应,部分学生中出现了级级相传的所谓“选课宝典”,哪些老师上课要求高、给分严,哪些老师要求宽松、顺手送分,都会写得明明白白。

所谓“事多分低”的老师的课是必须躲开的选课“大坑”,而相反“事少分高”的老师,往往趋之若鹜。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一些老师摸准了学生的喜好,上课刻意迎合学生,让学生满意,有些老师则是考前明确承诺让大家都能通过,有些还特意拔高分数,目的一是吸引学生选自己的课,二是让学生在评教中给自己打高分。而一些学校在教学效果的评价中,也过分强调学生打分,甚至把一堂课老师讲课引起学生发笑的次数作为评价老师教学效果的指标,一些学校还提出“以学生为上帝”等口号。应该说,这类现象都是不健康的。

“消费者就是上帝”“顾客都是对的”这样的理念,在商业营销中可以奉为圭臬,但如果不加分别地引入学校教学管理中,只可能会促使教育畸变。我们应该看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的是运用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师生平等原则,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并尽可能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质进行个性化培养。但是,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绝不意味着讨好学生,一味迎合学生,把“学生满意”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

事实上,真正的教育中,严格要求是对学生最高的尊重,是真正为学生负责任。正如有观点指出:“一味给予学生即时满足、照顾他们当下的感受,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其实是在否认学生的成长潜力。”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他《以学术为业》的演讲中说:“事实上,学生是否涌向某位老师的课堂,多半取决于一些纯粹的外缘性因素,诸如性情、甚至声音的抑扬顿挫……我对那些门庭若市的课程深感怀疑。”1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看“纽约大学学生投诉课程太难,84岁知名教授被解雇”的新闻,充满了感慨。看来,如何正确教学的师生关系,什么是好的教育,是值得探讨的永恒话题。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王天定(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qq.com

(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0)
上一篇 2023年08月05日
下一篇 2023年08月05日

相关推荐